目录
作家在线 骆丁光
文学改变命运骆丁光;2
头条作品
珍珠泉巴图尔;5-23
听来的故事巴图尔;24
小说精选
红龙大补汤王石斌;25-28
看,那公平的月老刘家朋;29-37
夏目漱石《我是猫》后续姜晓寒;38-39
散文现场
秋夜静悄悄项国;40-41
火种彭文锦;42
季秋十点钟的光影何秀扬;43
游园魏锦文;44
小作家园地
小巷印象张溪宸;45
科技兴国,吾辈担当卢旭洋;46
黑暗中点灯郝奕;47
每一朵花都努力地开邵暄迪;48
阅读有奇招,方寸见乾坤王博冉;49
拙之入心地,巧之入理神王天笑;50
与你同行魏子轩;51
青春立志之我见甄晟哲;52
诗视界
渡口的船(组诗)肖立新;53
姜家河(外三首)蔡犁;54
捡漏方晓春;55
红色记忆(三首)铁帆;56-57
西藏郝薇嘉;58
生活有感(两首)项国;59
自由诗四首王明瑞;60
沁园春·南通凌建华;61
你(三首)曾维政;62
文学评论
《西游记》若干影射揭秘韩亚光;63-74
斗酒诗如潮谁解其中味——《将进酒》中的“恣”情黄紫钰;75-77
平凡中的伟大:路翎《洼地上的“战役”》中崇高的建构陈浩天;78-80
张爱玲小说《半生缘》中顾曼桢形象陈玲利;81-83
彭学明散文的意象张建军 ;曾珊 ;向必檑 ;84-86
莫言小说《红高粱》特色语言的俄译王祥俊;陈佳慧;陆持;87-89
姻缘自有因缘——读刘家朋《看,那公平的月老》后感王芬芳;90-92
《惊奇山谷》中的中国文化孔妍;93-95
文学视域下的“流散”内涵张婷婷;刘智华;96-98
波伏娃《第二性》中女性主义哲学思想刘雨宁;99-101
苏联儿童文学列宁形象辛梓有;102-104
黑塞《荒原狼》对儒道精神的吸收与再创姚梦婕;105-107
从评价理论视角来看生态话语——以《野性的呼唤》为例何昕;108-110
《喧哗与骚动》中班吉的酷儿身份及其意义朱澄;111-113
流散批评视角下辛西娅·奥兹克小说主题刘晓艳;114-116
基于语言变体理论——小说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的人物对白周君;117-119
日本文学中的家园意识焦倩倩;120-122
艺术评鉴
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女性形象杨欣昱;123-126
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作用杨梓萌;127-129
马琳·杜马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俞璐;130-132
史韵文廊
清末民初时期女性的“拟男”意识——以秋瑾为例李雨恒;133-137
明代浙直总督闫朴;141-143
文人墨宝留 诗文荟萃传——赣州八境台诗歌张叶;李冰;144-146
赫拉克勒斯功绩的现实主义王凌霄;147-149
文化视角
从品茶看茶品——从陆羽《茶经·六之饮》谈起陈珂楠;150-152
朗读节目主持的语言艺术王登登;153-155
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研学旅游项目研发——以承德满族民间灯舞“八大怪”为例许静;156-159
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的途径罗丽媛;吴东泽;160-162
中华经典诵读舞台艺术化呈现的成因和价值欧阳锡威;163-165
“时代之殇 女性之镜 作者之呼”小说专题教学方案徐美娟;166-168
“非遗+”模式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邓永才;169-171
哈萨克语复合动词的结构及其用法汪萍;172-174
文化传承的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朱宏;175-177
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——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为例景楠;178-180
构建社区老年隔代教养课程的必要性与文化发展邵晴;181-183
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马战鹏;184-186
时代新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郭昱均;刘伟;187-189
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础、价值和路径黄怡璇;190-192
基于古代中华优秀文学成果的当代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白存富;193-195
网络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艺术育人——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廖以银;王轶男;196-198
艺教纵横
乡村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措施赵文艳;199-201
以问题意识培养为引领的《中国工艺美术史》教学实施路径乐建敏;202-204
长三角记忆
江苏南通传统民居村落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史亦彬;史凡;张志坚;205-210
朱沛美术作品朱沛;211
陈燕妮美术作品陈燕妮;212